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是哪一年
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名为“东方红一号”,它在1970年4月24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。这颗卫星的研制工作始于1958年的预研计划,并在1965年进入正式研制阶段。东方红一号重约173千克,利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被送入一个椭圆轨道,该轨道的近地点为441千米,远地点为2368千米,倾角为68.44度。卫星携带了一系列科学仪器,包括用于轨道测控和播放《东方红》乐曲的设备。东方红一号在轨运行了28天,超出了其20天的设计寿命。1970年5月14日,卫星停止了信号发射,但它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。
为了维持卫星内部仪器的工作温度,中国科学院的有机所和硅酸盐所合作,于1965年开始研制有机温控涂层和无机温控涂层。这些涂层被成功应用于东方红一号卫星,以保障其正常工作。
在结构设计方面,东方红一号卫星呈现为直径约1米的近似球体72面体形状,并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技术。该技术通过卫星自转来保持稳定,转速为每分钟120转。卫星还配备了太阳角计和红外地平仪,用于确定其姿态。
卫星的仪器舱为圆柱形,安装在卫星中部,并设有密封圈以保持舱内密封。舱底座不仅是卫星的主要承力结构,也是与运载火箭连接的关键部件,它既要承受卫星的重量,也要在发射过程中承受火箭的推力。根据1965年的任务安排,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负责研制该底座和密封圈。以上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关于东方红一号的词条。
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哪一年发射
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,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。
这颗卫星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升空,于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,并在21时50分成功传回了《东方红》乐曲。
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的运行轨道近地点高度为439公里,远地点高度为2384公里,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8.5度,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钟,卫星总质量为173公斤。
该卫星采用自旋稳定方式,电子乐音发生器是其核心部分,负责播送《东方红》乐曲的前八小节。
“东方红一号”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,并使中国成为继苏联、美国、法国、日本之后,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。
人造卫星的寿命各异,取决于其运行轨道的特点。而“东方红一号”的椭圆形轨道又大又扁又长,使得它在高空运行时遇到极少的空气阻力,因此寿命较长。
与之相对,一些卫星的轨道椭圆形较小,离地球较近,在运行时会不断与空气摩擦,速度减慢,轨道缩小,最终在大气层中烧毁。
至今,“东方红一号”仍在太空中运行,见证了中国的航天成就。